2024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評選中,長春光機所有2名學生獲得院長特別獎,分別是范延東(導師:李煒 研究員)和周成波(導師:徐振邦 研究員);6名學生獲得院長優秀獎,分別是孫征(導師:王建立 研究員)、康旭(導師:張濤 研究員)、徐飛(導師:潘其坤 研究員)、初啟航(導師:李曉天 研究員)、包志強(導師:郭曉陽 副研究員)、涂子明(導師:楊秀彬 研究員)。熱烈祝賀我所八名研究生榮獲此項殊榮,也祝賀各位導師們桃李滿天下。榮譽的取得離不開導師們的諄諄教導與悉心培養,未來研究生部仍將不斷探索研究生高質量教育與培養,為我所快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分為院長特別獎和院長優秀獎兩種,是中國科學院對在學研究生的最高獎勵。獲獎研究生須在在學期間學業優異,取得重要學術價值的科研成果;或在理論上有較重要的創新和發展、在技術上有較大的突破,院長獎學金是對在學學生及指導教師的認可及鼓勵。
長春光機所積極探索研究生培養模式,采取多項措施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鼓勵腳踏實地、潛心科研、開拓創新,不斷提升學生學術水平,加強實踐能力,拓寬專業領域視野。“國有疑難可問誰,強國一代有我在”在讀研究生將繼續秉承科技報國初心,在各自研究領域發光發熱!
獲獎研究生介紹如下。
院長特別獎

姓名:范延東
專業:光學
導師:李煒 研究員
年級:2018級碩博連讀生
研究方向:高維光場探測
研究內容:提出利用光學界面的空間色散和頻率色散特性,在波?空間對偏振和光譜響應進行調控的創新思想,能夠將高維光場的信息全部映射到單次成像結果之中。配合深度學習方法來解碼偏振和光譜信息,最終利用單個器件的單次測量,實現對寬帶光譜范圍內具有任意變化的偏振和強度的高維光場探測。此外,進?步實現了無需對準、單次測量的超集成高維光場成像儀。相關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作者?份發表在Nature,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期刊。
所獲榮譽:大學階段,多次榮獲獎學金,在大一年度科創項目中獲二等獎,在“回訪母校”社會實踐中獲二等獎,代表班級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第十九次學生代表大會等。研究生在學期間,多次榮獲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獲得優秀學生,優秀畢業生稱號,在Light國際光日活動中獲杰出志愿者等。

姓名:周成波
專業: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導師:徐振邦 研究員
年級:2020級直博生
研究方向:空間微振動擾振力地面測試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博士在讀期間,為評估大型望遠鏡中振源擾振力對其性能影響,圍繞動態力地面測量技術提出了多種測量設備與策略,解決了動態測量平臺自身引入的動力學耦合、振源低頻振動干擾的高精度測量、動態力測量技術所固有的非線性補償、考慮傳感器失效的冗余配置等科學問題。相關成果以第一作者在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Measurement、Sensors and Actuators:A. Physical等期刊發表論文9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
所獲榮譽:榮獲2023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23年新產業激光獎學金、2024年中國科學院大三好學生標兵、2022-2023年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好學生、2021-2023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學業獎學金、2020年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新生獎學金。
院長優秀獎

姓名:孫征
專業:機械電子工程
導師:王建立 研究員
年級:2021級博士
研究方向:伺服系統控制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從永磁同步電機的級聯控制結構出發,開展永磁同步電機無模型預測控制技術的研究,通過將模型預測控制與數據驅動原理相結合,有效解決了無模型預測控制技術中存在的延遲問題;在提高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動態性能的同時,保證控制系統的參數魯棒性和抗干擾能力。
所獲榮譽:榮獲2022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23年新產業激光獎學金、學業獎學金、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新生獎學金等多項獎勵;并多次獲得中國科學院大學優秀學生以及2024年度中國科學院大學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

姓名:徐飛
專業:光學工程
導師:潘其坤 研究員
年級:2021級碩博連讀生
研究方向:固體激光技術
研究內容:對中紅外Fe:ZnSe激光器進行理論研究及實驗研究,首先在理論上建立了Fe:ZnSe激光器動力學模型及熱力學模型,闡明了脈沖Fe:ZnSe激光動力學過程,對影響Fe:ZnSe激光器效率的多個參數進行仿真及指導實驗。其次,在實驗上研究了晶體溫控、可調諧技術、調Q技術等,實現大能量Fe:ZnSe激光器可調諧短脈沖輸出。
所獲榮譽:以一作身份發表SCI(2區)論文兩篇及EI論文2篇,以其他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3篇。于2022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好學生稱號,于2022年及2023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大學學業獎學金,于2023年獲得國家獎學金。

姓名:初啟航
專業:光學
導師:李曉天 研究員
年級:2020級直博生
研究方向:交叉色散型多頻光柵空間外差拉曼光譜儀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主要研究交叉色散型空間外差拉曼光譜儀技術,提出在橫向色散的空間外差儀器中引入縱向色散,提高了儀器信噪比和弱信號探測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入多頻光柵,可有效提升儀器性能。此外,還提出使用濾光片組與多頻光柵結合以及中階梯光柵與普通光柵結合的方式改進外差儀器,分別減弱了熒光與級次串擾對拉曼光譜測量的影響。
所獲榮譽:榮獲2023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23年新產業激光獎學金、2023年第十屆吉林省科協研究生論壇一等獎、2020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大學生獎學金。

姓名:包志強
專業: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導師:郭曉陽 副研究員
年級:2019級碩博連讀生
研究方向:鈣鈦礦發光器件
研究內容:博士期間主要從事鈣鈦礦電致發光器件研究。根據準二維鈣鈦礦結構特性,通過設計和調控有機間隔配體來提升鈣鈦礦材料的發光性能,開發了二維/三維異質結綠光鈣鈦礦器件以及純溴組分的準?維藍光鈣鈦礦器件,并利用多層結構電極技術開發了柔性綠光鈣鈦礦器件。相關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和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篇。
所獲榮譽:榮獲2024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優秀畢業生、2024年新產業激光獎學金,2023年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好學生、2022年及2023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學業獎學金。

姓名:康旭
專業:光學工程
導師:張濤 研究員
年級:2019級直博生
研究方向:基于光電平臺的協同無源定位方法
研究內容:在機載光電平臺單次測量的觀測條件下,針對現有協同定位方法存在的定位精度低、實時性差等問題,通過分析影響定位性能的誤差因素,建立了兩種誤差傳遞模型、提出了多種定位方法、并研究了載機相對目標的最優幾何布局問題,在保證目標定位實時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定位精度。
所獲榮譽:2019年獲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新生獎學金;2020年獲中國科學院大學學業獎學金及三好學生稱號;2021年獲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好學生稱號;2022年獲中國科學院大學學業獎學金;2023年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王家騏光學獎、新產業激光獎學金、中國科學院大學學業獎學金及三好學生稱號;2024年獲大恒光學獎學金特別獎。

姓名:涂子鳴
專業:光學工程
導師:楊秀彬 研究員
年級:2021級碩士
研究方向:遙感成像
研究內容:在學期間主要進行變構式空間多源載荷超分辨成像方面的研究。為解決光學系統有限分辨率與成像幅寬之間的固有矛盾,主導設計了第一代變構式模塊化載荷,旨在同時實現高成像分辨率和大成像視場的態勢感知成像需求。依據所設計載荷的成像特性,著重開展面陣多源超分辨成像和全景感知成像兩方面的研究,致力于提升成像的精度基準和可觀測性。
所獲榮譽:在學期間榮獲2023年國家獎學金,2024年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2024年香港研究生獎學金(HKPGS),2024年新產業激光獎學金,2023年禹辰獎學金,2021年中國科學院大學新生獎學金等獎勵;獲評2024年北京市優秀畢業生,2024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優秀畢業生,2022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優秀學生等榮譽。現于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博士學位。